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校友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专访|吴琦:逐梦科研,星夜兼程

时间:2024-11-07 浏览: 作者:

校友简介:

吴琦,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就读于英国巴斯大学。2023年获南澳大利亚杰出青年科学家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2019年获得澳大利亚科学院罗素奖,担任 CVPR,ICCV 2023 Area Chair。在CVPR、ICCV、ECCV、TPAMI 等顶会与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目前在澳大利亚机器学习研究中心里担任视觉与语言研究方向的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V3A Lab”。

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成功并非偶然。吴琦本科期间是一个妥妥的实干派。他的四年大学生活基本是教学区、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他回忆道:“从大二开始,除了上课,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占座,学习专业课,准备雅思,托福之类的考试。”岁月流转中,吴琦不断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在本科养成的良好习惯,也助力吴琦在科研的无垠疆域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回忆选择专业时,吴琦表示起初他不知情报考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学习和数学有关的课程。大二时他也曾考虑过转专业,但权衡过后选择留下。大三时,吴琦得到了选择课程学习的机会,出于自身兴趣,吴琦选了计算机图形学这门课程。面对深奥的专业课程,吴琦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从早起晚归路上的灵光乍现到图书馆中的聚精会神,再到规划决策时的审慎果敢——这些脚踏实地的瞬间奠定了他坚实的学术基础。在计量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经历为他硕士期间选择计算机图形方向研究埋下伏笔,计量四年的生活,成为吴琦漫漫科研路的一盏明灯。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在英国巴斯大学,吴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研究方向聚焦于计算机视觉。吴琦坦然说:“和本科相比,硕士阶段对代码能力的要求更高,加上我的同学都来自国外顶尖高校,这确实给了我不小的压力”。更高的要求使他把目光放回扎实基础,重新自学曾经学过的教材。十年前,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分析尚属于非常前沿的内容,学习完全陌生的内容成了家常便饭。也正因为他的领域属于前沿领域研究,崭新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大家基本上都会在一个比较统一的起跑线上,如果观点足够新颖、阅读的文章越多,会相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

“从整个我的经历看来,不同阶段一定会有不同的挑战。”怀揣着对科研的无限热爱,他在2015年加入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视觉技术中心,开始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在此,“需要处理的问题是‘不可预知’的”,他的研究也被打上了未知的标签。成立自己的实验室,协调和团队中其他人的研究工作,对吴琦而言又是和读博期间截然不同的挑战。彼时深度学习已经成为科技前沿领域的热门话题,他的研究领域自然向深度学习结合,逐渐转变为以计算机视觉为中心,结合其他的信息的算法和应用。

1F0DE7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在良师沈春华的指导下,吴琦受益匪浅,长期刻苦钻研的成果也于2019年迎来捷报,得到澳大利亚科学院罗素奖的认可,并获得了澳大利亚科研基金委的早期生涯发现奖(国家优青)。但他并未满足于此,面对与以往学习方向不同的新课题,吴琦在对自我进行着革新。“对我来说都是比较新的内容,当时整个世界上做的人都很少,所以基本是完全在一个全新的的领域里去探索”。轻描淡写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

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动力。目前,吴琦团队探索的课题围绕计算机视觉与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应用结合展开,他希望将算法与各类硬件结合以适应更多场景,例如将具有多模态能力的大语言模型应用至机器人上,使其有能力理解和输出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信息,以主人公的视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达到具身智能的形态。因为有着像他们这样的科研人才矢志不渝地攻坚克难,人类文明的方舟才能从浅蓝向深蓝迈进。

在采访的尾声,吴琦学长为学弟学妹们送上了诚恳的建议与真挚的祝福。他认为专业基础相当重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非常早地”对未来生涯进行规划。他举例道:“比如我大三才决定准备出国,这个时候可能发现,大一大二的成绩没法把平均分撑高。”另外,他强调科研、竞赛项目的重要性,勉励我们尽早参与科研和竞赛项目,争取在期刊中发表文章。吴琦学长还希望我们能够在快节奏的日常中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与他/她们交换想法、互帮互助。



文字|刘易 熊幸楠

图片|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