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计量大学衢州校友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校友总会会长冯时林
2017-10-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大家好!今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计量大学衢州校友欢聚一堂,共叙往昔深情,共同见证中国计量大学第34个地方校友会——衢州校友会的成立。作为校友总会会长,我深感欣慰和自豪。首先,我谨代表学校、校友总会对衢州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在校友会筹建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筹备组校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莅临大会的领导、嘉宾和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舟至中流水深处,击楫勇进向前头。各位校友,学校自1978年筹建以来,与改革开放同步,行走在如歌的光阴里,任春去冬来、看潮落潮涨,经一代又一代的计量人努力拼搏,学校由西湖边的杭州计量专科学校发展成为钱塘江畔的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学校成功更名中国计量大学,实现了计量人多年的夙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2017年,学校再次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签署了《关于共建中国计量大学的协议》,正式迈入“省部共建”时代。如今,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一路走来,我们激情澎湃、艰辛坎坷,一路走来,我们开拓创新、硕果累累。
校友是学校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支持。多年来,包括衢州在内的广大校友秉承母校“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在各自的行业中努力拼搏,用勤奋和汗水赢得了发展,用聪明、智慧创造了辉煌。你们的骄人成绩,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你们的拼搏精神,足以惠泽后学、激励来者。
人缝喜事精神爽。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校大学更名的艰辛和喜悦。更名中国计量大学不仅是广大校友的心愿,也是学校多年的奋斗目标。多年以来,学校致力于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但因教育部有明文规定,更名大学不得使用“中国”两字,政策限制、条件制约,我们多年未能如愿。2013年我和时任校长林建忠商讨谋划更名大学时,曾有北京咨询公司答应承揽,为我们更名大学服务,但费用不菲,北京人牛,说只要肯花钱,什么事都能办成摆平。考虑影响不好,我们放弃了。2015年6月,林校长启动更名大学的准备工作,我陪他考察桐庐新校区时,在返杭的途中他发短信告诉我:冯校长,这段时间,你主要做好桐庐县毛书记、方县长的工作,把500亩土地证先办出来,弥补大学更名校园面积不足。桐庐县四套班子很给给力,先行为我校做出了土地证。这事不容易,项目没有落地,先把土地证办了,这要挑担子的,没有担当精神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不可能做到的。后来学校党委班子调整,浙大的副校长张土乔教授担任我校党委书记。因为老同事,十分熟悉,我就第一个建议,抓住机遇,立即启动更名大学的工作。在研究更名大学的党委会上,我列席会议,信心满满表示,更名工作要早下决心、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做到班子成员“九牛拉车,个个用力”,只要敢拼就有希望。相信凭借林校长思路和口才,能把学校的亮点特色展示给专家,汇报会上就可以拿高分。关键是做好专家的工作,班子成员、学院院长要做好与专家评委一对一工作。首先要做好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的工作,动用一切力量,俗话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我们的工作虽然迟了,但可以后来者居上。开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没有把我们列入更名目录,后来我们张土乔书记用私人的关系,找了张大良、张泰青、谢焕忠让我们学校先予列入更名目录。紧接着学校让我驻京全权负责沟通协调大学更名事宜,我们在北京足足呆了一个多月。我和张土乔书记及其他班子成员先后拜访了100多位评审专家、领导,为学校更名事宜游说奔波。当时我在一线,张书记、林校长坐镇指挥,林校长说张宝庆主任必须找到,考察组组长必须找到,钟秉林、郑树山、葛道凯、张文珊、韩筠等教育部司级的专家都要走访,我们千方百计、废寝忘食、早出晚归,最多一天跑七个专家,那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101个专家,多跑一个就是多一分成功。
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热情支持和真诚帮助,如天津、北京、深圳、广州、广西、重庆、山西等各地校友,都做了联系专家和陪同校领导会见专家的对接工作。也得到了我浙大老领导路甬祥、潘云鹤、林建华等帮忙,许多北京的专家都是他们的友人,我六位当部长的学生也帮我们联系的江西、安徽、上海的专家,我们还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王岐山书记、刘延东副总理、沈跃跃副委员长的关心,最后总算保住了“中国”两个字金子招牌。
大学更名成功得益于学校领导正确、果断决策,也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认识到校友资源的可靠性。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广泛汇聚校友力量,2017年初学校将校友工作室从学校办公室脱离出来,成立新对外联络处(校友办公室)负责开展对外联络和校友工作,感谢张土桥书记信任,由我担任校友总会会长,全面负责校友工作和40周年校庆工作以及计量博物馆和校史馆筹建等工作。
对于我来说,联络与服务校友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情怀。2006年调入中国计量学院以来,就开始结缘校友工作,负责筹建校友总会,先后在全国成立了33个地方校友会,今天,中国计量大学第34个地方校友会——衢州校友会的正式成立,让我倍感喜悦,这是广大衢州校友多年来的夙愿,也是衢州校友的一次盛会。从此,量大衢州人就有了可以依靠和信赖的组织,一个互通信息、增进往来的平台,它必将把量大衢州校友团结起来,为衢州校友之间开展各种交流和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组织保障,也必将成为衢州校友和母校联系的桥梁、合作的舞台和感情的纽带。
借此机会,我代表校友总会就衢州校友会工作提几点建议:
1、加强校友之间的互动,为校友的事业发展助力。校友会的成立标志着校友们有了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团结和凝聚各届的校友,在精神上互相鼓舞,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在事业上相互支持。真诚的希望在座各位校友将其他校友信息反馈给校友会,校友会也要积极搜集和整理校友信息,让更多的校友加入衢州校友会,分享更多校友资源,从而使校友会更具魅力和凝聚力,进而促进校友的发展。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校友力量。校友活动不要仅限于开会吃饭,要出于相互交流的需要,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寻求相互支持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凝聚衢州校友人心和力量。真诚的希望衢州校友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以“联谊、支持、依靠、发展”为原则,更好地服务校友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把广大衢州校友凝聚在校友会的周围。
3.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共筑母校美好未来。中国计量大学是我们共同的牵挂,建设好中国计量大学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学校在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路上,需要包括校友在内社会各界、广大师生鼎力支持和奋勇拼搏。真诚地希望各位校友能为母校的发展作力所能及帮助,为母校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牵线搭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为母校正在筹建的计量博物馆和校史馆的建设积极收集信息、提供文物或线索,使“计量博物馆”成为行业的重要展示平台,校史馆成为见证学校历史的重要文化窗口;为即将迎来的40周年校庆献礼,动员有识之士为学校捐资办学,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各位校友,在母校,我们汲取了知识的养分、收获了成长的欢喜、尝试了爱情的甜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里,记录了你年少的亲狂,孕育你飞翔的激情,承载了你青春梦想,存留你美好的记忆。这份情,这份意,属于我们共同的母校情绪,未敢忘怀、久久铭记,时时翻寻、刻刻扫尘,愈抚愈亮,越藏越香,并最终转化成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不竭动力。各位校友,母校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学有所长,奉献社会,为母校赢得了无限荣光;母校祝福你们,希望你们传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学校校训,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继续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母校期待你们,期待你们用自己温暖的双手不断推动母校持续发展,让母校的历史源远流长。
水流源在海,月落不离天。各位校友,今日的相聚,又增添了新的记忆,加深了友谊。从现在开始,无论你是哪一届的校友,追溯历史,我们都同根同源兄弟姐妹。无论海角天涯,无论天荒地老,我们的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永远长青,中国计量大学永远是各位校友温馨的港湾和精神家园。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相扶相助,相濡以沫;在今后的事业中,我们心手相牵,快马加鞭。我们再次呼唤广大校友继续倾情母校、关怀母校、助推母校,让我们精诚合作,共同把中国计量大学创造成为不朽传说。
最后,我代表校友总会再次感谢各位校友的鼎力支持,感谢筹备组的辛苦付出;衷心地祝愿衢州校友会生机盎然、蓬勃发展;衷心祝愿各位校友、各位贵宾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