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量大速递 > 母校要闻 > 正文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做客“嘉量讲坛”123讲

时间:2023-06-09 浏览: 作者:倪睿思、杨嘉蕾、姜羽莘

阅读丰盈人生,书香浸润校园。6月5日晚,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走进中量大,做客“嘉量讲坛”,从国家与家国的角度与量大师生们共同探讨《望江南》。

此次讲座是中国计量大学嘉量讲坛第123讲,它的主题是“国家与家国——小说《望江南》中的人物”。校党委副书记程刚出席并主持讲座。他指出,《望江南》呈现出了茶人精神、江南文化、家国情怀,作品融汇历史回忆和情感想象,既是对消逝的时间的重构,也是对文化传统现代传承的探索。王旭烽结合自己学习、创作经历,为大家上了一堂别有新意、内涵颇丰的文学课和思政课,对同学们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和怎样过好大学生活带来深刻的启迪。

为什么是“望江南”?

对于王旭烽来说,她的创作初衷是完成一部史诗作品。《南方有嘉木》写了晚清至辛亥革命及北伐,《不夜之侯》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筑草为城》写的是十年浩劫,而最后成书的《望江南》则是填补了一大段空缺的共和国岁月,从而真正接通了这整部史诗长卷。

那么,为什么是“望江南”呢?“望江南”是一个词牌名,取自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这首词中提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蕴含着深厚的茶文化,也是作者在劝诫世人要珍惜美好的年华,愉悦地迎接新生活。王旭烽老师特别喜欢这句词,因此将自己的心爱作品取名为《望江南》。

不过,王旭烽老师在现场还解释了“望江南”的另一层含义。茶是药,得荼而解之。而望江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决明子,是一种中药,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这与书里的茶文化紧密相关。

认知时空

王旭烽老师在讲解“时空”之前,特别向同学们分享了小说作品的创作原则,特别以卡夫卡的作品为例强调了人物,以话剧《等待戈多》为例强调了场景,呼吁同学们多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培养自己的叙述能力,创作出符合现实的作品来打动人心。“《望江南》的空间别具一格,它以茶的兴衰为定位,并从数据出发来讲述茶的故事。”王旭烽老师认为,要将这一百年放入两千年的历史中去看待,“如果要给《望江南》的时代背景定性,必须以‘史者的叙述,以及小说家的叙述’的身份指明这是‘无产阶级的天下,劳动人民的狂欢,被压迫者的翻身’。”

在光阴的缝隙里直面重大事件

王旭烽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人只有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式得到对的结果才是成功,用错误的方式得到正确的结果依然是一种失败。因此,把握光阴的缝隙是对人的巨大挑战。茶人故事的背后,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她在写作时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将其加入作品当中,力求作品的真实。

成为有趣且高级的人

王旭烽老师的笔下是活生生的、全方位的人物。例如杭嘉和是典型的茶人,身上带着江南人最大的特点——内敛,而杭方越具有特殊的个人气质,婉罗从家仆变成家人,吴坤聪明而狡黠,寄草热烈地游移……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解读完作品中的人物,王旭烽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四类人”的理论:有趣且高级、无趣且高级、有趣且低级、无趣且低级。“希望大家能够向着成为有趣且高级的人的方向去努力。”王旭烽说。

据悉,“嘉量讲坛”自2007年5月开坛,迄今已举办123讲,已成为计量文化的一项重要品牌。近年来,担任“嘉量讲坛”主讲嘉宾的都是当今知名教授、专家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如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两院院士路甬祥教授等。在这里,我们与专家学者、名人大咖们交流学问、分享哲思、感悟人生,产生心与心的碰撞,跟随着主讲人的步伐,共同畅游在知识海洋。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够鹏举鸿飞,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