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量大速递 > 母校要闻 > 正文

我校举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建设启动暨“中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展室”签约仪式

时间:2018-05-07 浏览: 作者:admin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建设正式启动。4月28日上午,我校在闻厅一楼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建设启动暨“中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展室”签约仪式。德国中国服务中心协会主席姚豫杰,校长宋明顺,党委副书记陶伟华,纪委书记王小华,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迪钊等师生出席仪式。

会上,陶伟华介绍了研究和传播中心筹建基本情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以“图书馆+研究与传播中心”的创新模式,集研究、教育、学习、展示、收藏、交流和传播“七位一体”功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贴近师生生活,提升师生理论学习从“要我学”转为“要我学”和“我要学”相结合,实践活动从“要我来”变成“要我来”和“我想来”相结合,达到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和传播的目的。

宋明顺与姚豫杰签约共建“中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展室”。姚豫杰将从德国带来的部分马克思原著《资本论》等书籍,作为展馆资料赠予研究和传播中心。在他看来,无论是发展制造业层面,还是传递和发扬工匠精神层面,中国与德国都有紧密的联系。同样,当代中国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陌生,他希望年轻人能多研读、多感受,多体悟马列主义精髓。他表示,合作共建研究和传播中心后,协会将继续提供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纪念品等,希望双方一同努力,共建好著作展室。

宋明顺宣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建设正式启动。他代表中方向德方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研究与传播中心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与传播中心作为省内首创,得到教育部社科司司长的肯定,它对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活化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加强协同创新,注重提升研究与传播中心内涵的科学性。中心建设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提升研究与传播中心内涵的科学性。三是创新运行机制,真正发挥研究与传播中心功能的实效性。通过成立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升研究与传播中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激发师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真正发挥出研究与传播中心的实效性。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学校师生感受真理力量,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真理的力量在量大绽放光芒,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