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1984年,我国第一所培养计量科技人才的高等学校——计量专科学校(也就是现在中国计量学院的前身)正式开学。作为学校的首届学生,您在求学时,有哪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人和事呢?
何欣:我们和学校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虽说(学校)当时是专科,但那时的入学比例比较低,像我们进去的时候都已经过了当地本科线。我们是(学校的)第一届,总共二百多人,无论学生或者老师,都处得非常好。现在学校里的一些骨干教师,像陈乐、李青,当时都是非常年轻的老师,还有金尚忠老师,当年是带我毕业课题的老师。
我们当时的专业性训练还是很好的。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学校提供的实践。大二下半年到大三,我们有机会去上海的光学仪器厂实习。因为我们学的是长度,所以选了上海二光厂,每天跟工人摸透镜、检验透镜,接触各种设备,很有意思。
老师们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做人方面。当时整个计量学院,同学也好老师也好,都非常严谨,现在有些老教师跟我们聊起来,也很怀念那一代的学生。人的品德的塑造影响是终身的,直至这些年我们做精密的产品,这种严谨的品格还在,平时参加活动,我们也肯定是准时到。
学生记者: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创业道路的?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何欣:毕业以后,我来到吉林省计量院工作。应该讲,我干得也很好,所以我走的时候是力学的主任,也当过研究室的主任。因为做了一些科研工作,我感觉在这种体制下,想把这些科研成果或者自己一些其他的技术想法实践下来可能很难。正好有机会,这些朋友说自己试一试,也没想太多,就出来做了这个企业。一直坚持,走了这么多年。
起步时期的困难就是生存的压力,首先得活下来,工作的强度大。印象最深的就是和我们董事长,我们两个人在军工系统的一个计量单位做实验。因为我们当时没有设备,只能上人家那儿去做实验,做到后半夜下大雨,那时在北京,98年,出行很困难,半夜也没有出租车。当时的(创业)条件确实很不一样。再做一段时间就面临发展的困难,你得做一些选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以说,每个阶段的困难都是不一样的。
学生记者:近年来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特别是计量文化的建设。据我所知,康斯特也十分强调企业文化的建设,您能详细跟我们谈谈么?
何欣:我认为,学校的校训“精思国计,细量民生”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我们公司也有一个理念,叫“让校准更轻松”。为什么提这个理念?就是我们发现,在做校准的时候,干起活来很复杂,很麻烦。我们希望能够搞出来一个很好的产品,让以后的校准工作很轻松,很方便,这就我们的理念。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创新,强调效率,强调学习,再有一个就是(强调)品质。
企业文化应该讲是你(企业)的行为习惯。比如说,“品质”这两个字。我们注重产品质量,在产品出厂的时候,检验员就有一票否决权,这已经成为他的工作习惯和责任,他不会再请示领导。如果说这和用户的交货期有冲突,到底是满足质量的要求还是满足交货期要求,那他(检验员)会非常明确地做决定——一定要提供最好的质量,那我们可能就会牺牲一点交货期。我们的服务、售后也一样,相关人员在做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的时候,遇到质量的事他不会向上级请示,就可以直接做决定。
我们强调创新。公司无论是产品,还是流程、制度,我们总在创新,每年都要梳理一遍。比如研发,我们每个季度都有这样的一个评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这个产品的下一步我们要干啥,都要做一个评估。流程也一样要梳理一遍:这个原来的适合不适合。
再有就是学习。我特别强调员工应该自己读些书,无论什么书都应该读一些。
学生记者:如今公司已经上市,这会给公司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何欣:实际上,我们走到今天,应该讲是很幸运的。做成一件事应该讲很不容易,说成功也不好直接那么说,因为这个(所谓成功)后面的陷阱以及这阶段的困难都还在。
原先我们就是几个朋友自己投资,发展的好坏,我们几个自己担着就得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拿了股民这么多钱,就一定要给他回报,要把钱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给股民更好的信心——这应该是我们关键要思考的问题。
原始股东都是创业者,我们当时就是一起干,要说变化,我认为对个人的影响并不大。现在的想法就是,你怎么样把以后的产品、市场规划做好,然后怎么样把它落地。真正影响的还是公司,可能最大的好处就是公司的实力强了。比如我们以前买设备可能需要精打细算,现在还会需要这种精神,务必有这个精神啊,但是我们可以买更好的设备,找更好的研发人员,来一起做这件事。
学生记者:2008年,康斯特与中国计量学院合作成立了康斯特实验室。今后企业和学校双方还有哪些合作的可能性?
何欣:一直想给学校做点贡献。学校30周年校庆的时候,作为主业和专业的结合,我们就捐献了一套设备。现在我们和学校的这些同学、朋友、老师联系和合作也比较多。今后希望在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能跟学校紧密合作,也非常欢迎学弟学妹们能到我们公司,大家一起为计量事业做贡献。
学生记者:想对母校、对90后的学弟学妹说点什么?
何欣:应该讲我们学校的专业和发展都是非常好的,特点也非常鲜明。我们搞仪表搞计量的圈里,有很多我们的校友,大家在一起有很好的交流。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学校能突出和保留自己的特色。
学校从我们入学时候的两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两万多人,应该说是百倍的增长,发展非常好。我也希望学校在教学科研,还有学子培养方面,都有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计量专业,希望能打出更响亮的品牌,带动整个学校提升。祝我们的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这一点是公认的。我希望他们能多读些书,无论是历史、文学,还是哲学,自己要多充实一些。人生奋斗有一个关键的基础就是人品,多读书了以后,你可能就会多品味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所以说,要跟学弟学妹们说的就是要多读书,多读一读还是很有好处的。
人物介绍
何 欣
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几何量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1998年下海参与创办北京康斯特公司前身。2015年4月14日,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申购。现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拥有公司7301160股份,占比23.86%,为第二大股东。同时兼任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在线校准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及压力仪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温度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了多项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与行业标准。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关村最具发展潜力百强企业。公司现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创新区,主要产品包括压力、温度校准设备。目前,公司拥有员工230多人,拥有自主产权的科研、办公、生产场地9000平方米,已拥有的专利权和软件著作权合计超过100项,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年销售额近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