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优秀教师梁国伟教授离开我们已有30多天了。梁老师的一生,是不懈努力,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一生。我们选择在此时采访梁老师生前同事、学生,一起追思、追忆,是哀悼,是缅怀,更是激励和传承……
2012年5月27日,一个悲伤的消息在校园里传开。梁国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六时六分逝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56岁。
在两天后的追悼会上,他的学生们来了,相处多年的同事来了,校领导们来了,亲朋好友们来了。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来送他们心中的好老师、好朋友最后一程。追悼大厅里那几百张神情肃穆的脸庞,那凄哀回肠的乐声,将沉痛的追思与悼念深深定格。
培养桃李曾尽瘁,光辉竹帛永流芳。带着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与未完成的夙愿,带着多少学生的不舍与牵挂,梁老师匆匆走了。留在我们心中的,是那脚踏实地走过的足迹,是那默默中真诚的付出……
育桃李 乐为人师
1986年7月,刚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满腔热情,意气风发,来到了同样年轻的中国计量学院,走上了三尺讲台。那年,他29岁。
未曾想,之后的26年,他将所有的时间与生命,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的一生,牢牢地和“教师”、和“计量”联系在了一起。
即使2000年起就被病痛折磨,即使曾被下过病危通知,梁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他硬是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把岁月流年站成了堤岸,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前一天,梁老师还在电话里嘱咐我实验应该怎么做下去。没想到晚上老师就这么意外地进了手术室。”2011级研究生朱文君回忆道,在他心里,梁老师是生命中对他影响最大也是最亲的一位老师。
一直以来,梁老师承担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敏锐的学术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学生们敬佩不已。“刚进入课题的时候,梁老师就根据我的课题方向给我列了十个左右的小论文题目。”2010级研究生屠佳佳从那时就感觉到了梁老师的用心良苦。“每每问到他课业问题时,他总能给我最精准的答案,解释起问题来,条理清晰、通透。对待我们更是从不苛责,很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却不怒自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方向。”朱文君说。
时梁老师老管自己的学生叫做“孩子们”,他的心里也时刻装着这些孩子。
沈平平2004年跟梁老师读研。当时老师的科研项目都有限,经费也不多,一届44个同学,研一还没有进入导师项目就拿津贴的基本上没有,但梁老师那时每月就给他发500元。沈平平工作后,梁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了他1000元,告诉他是读研时期发表论文的奖励。可沈平平知道,那一定是学校给老师的业绩点奖励。老师那句“你们刚工作,工资少”一直印在他的心里。研究生梁佳娜曾经脸部皮肤过敏,她在无意中向梁老师提到了此事。梁老师不仅向她推荐上海专治此症的医院,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关心询问是否复发。就在今年,梁老师还带病去到嘉兴,为学生证婚,送去祝福。
“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师。”学生们都这样评价,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不仅是老师,更像是父亲。他伏案工作的身影,关切每一位学生的话语,都将是他们一辈子宝贵的记忆。
“梁老师,您一路走好!那里再也没有学生的论文需要批改,再没有那么多不懂事的孩子需要您的操心,再没有做不完的实验。您终于可以休息了!在我们心里,您依然与我们朝夕相伴!”这是“孩子们”共同的心声。
沥心血 潜心奉献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这句俄罗斯科学家巴甫洛夫的名言,也在梁老师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梁老师长期从事流量计量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国家局及企业委托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此外还担任了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流量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为国家计量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国家计量院流量领域的一名权威曾说过,到浙江必看的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梁国伟教授,足以说明他在该领域的地位。
梁老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早在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时,是他坚持保留热工计量专业方向,从而成就了我校今天的国家特色专业等多项国字号的教学项目。计量测试工程学院现在的重点研究方向“现代流量计量仪表技术”就是以梁老师团队长期研究成果为基础发展而成的,目前这个方向也是承担学院科研任务的主力军。
计测学院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梁老师所带领的团队所做出的奉献与贡献。” 与梁老师长期共事的计量测试工程学院院长李东升说。
梁老师这位“老计量人”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他热爱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科研事业。在热能学科创建初始,他就非常关心热能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等工作。梁老师还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了热动专业头几届教学计划的制定、热能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和落实等很多工作都得到了梁教授的大力支持。
与梁老师一个研究所的黄咏梅老师说:“几乎没见过他坐下午4点半的班车回家。”每当假期,大部分学生老师都离开了学校,梁教授依旧在学校搞科研。用梁老师的话说:“一天不来,就觉得少了些什么。”
2002年与梁老师一起组队申请省重中之重学科,是李东升与梁老师的第一次紧密合作。“当时学校的条件实在无法同今天相比,但梁老师等‘老计量人’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东升说,“音容笑貌尤在此,更使兄弟想斯人。”学院事业刚有发展,并肩战友的倒下让李东升唏嘘不已。
淡名利 甘为人梯
在今年访问欧洲的一张照片上,有学生一眼认出了梁老师身上的西装,正是八年前作为研究生复试的考官时穿着的那套。也常有学生对他那只千元不到的手机开玩笑,梁教授总会笑着说:“功能少,省电,还不招小偷惦记,多好啊。”对于那件每到冬天必出现的皮衣,他也总是说:“挺暖和的。”
然而对自己生活随意的他,对待同事、学生却非常用心。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刚开始建设时,他主动参与引进人才的把关工作,对新进教师的讲课能力、知识水平、为人处事等能力进行考察,并亲自担任了多位青年教师的培养导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听新进老师讲课,并与青年教师探讨教育教学方法,无私地将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与青年教师分享,帮助他们尽快地提高教学方法和能力,力争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梁教授相识有八年的谢代梁老师回忆起刚踏上教师岗位时,心中忐忑不安,十分紧张,梁教授发现后,与他促膝长谈,更将教学经验倾囊相授,让他至今感动不已。张火明老师发现,每当年终分配业绩点的时候,从梁老师那里划出来的点总是很多,他自己剩下的没多少,明显在照顾小字辈。有一年,孙斌老师帮忙指点了几次硕士生的毕业论文,梁老师就把全年的指导硕士业绩点都算给了孙老师。
为了让学院的年轻教师都有实践的机会,梁老师还积极奔走,去申请项目和经费,为他们铺设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他还曾把去意大利开学术会议的机会让给新来的年轻教师,并同他一起完成了会议论文。
梁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一线。面对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他总是婉言谢绝:“用来鼓励年轻人不是更好!”他常常谦虚地说,“大家给我的荣誉太多了,我觉得我还没有这么好。”他还多次将荣誉奖金捐给学院用来资助贫困生的“爱心基金”。
在这次住院前,梁老师还曾打电话给热工所的同事,叮嘱他们要好好带他的研究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可大家却没有想到,这通电话竟成了他的遗愿。
“梁老师一生坦荡,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吾辈之楷模。”同事们这样说。
梁老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党员、好同志,但他留给我们的是那种勤恳敬业、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崇尚学术、为人师表的优良作风;那种率先垂范,正直谦逊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与铭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梁国伟教授生平】
梁国伟老师于1957年1月出生在浙江省新昌县一个普通的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勤诚厚朴的民风和朴实的家庭教育,涵养了他勤勉自强、甘于奉献的正直品格。1974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历任新昌县新天小学民办教师、新天中学教师并荣获新昌县优秀教师。他不断刻苦努力,于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热能动力与自动化专业学习,1982年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工作,任助理工程师,1983年又考取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由于政治表现好,品学兼优,于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梁国伟同志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国计量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计量学院热工所所长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中国计量学院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